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调剂  > 推免生招生

中山大学2025年推免生预报名通知:法学院

时间:2024-09-03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推免生招生

一、接收专业

(一)法学硕士

法学各二级学科(方向),学制3年,各专业应届本科生均可申请。

(二)法律硕士

1.法律(法学),学制3年,限法学专业的应届本科生申请。

2.法律(非法学),学制3年,限法学专业之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

申请人可同时申请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其中,申请法学硕士的,可同时填写两个方向(二级学科)志愿,即申请参加两个方向(二级学科)的综合考核资格遴选,并根据遴选最终确定的方向(二级学科)参加综合考核。各专业方向接收推免生的名额以综合考核通知公布为准。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未受过任何处分。

2.本科学业排名不低于本专业前30%,预计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免资格。

3.熟练掌握英语,并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不低于560分,或六级成绩不低于460分;

(2)托福85分以上或雅思6.0分以上;

(3)英语专业四级良好或专业八级合格,或具备同等水平的其他种类外语国家级考试成绩。

4.综合素质较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申请材料

1.《中山大学法学院202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预申请表》(见附件)扫描件。本表须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或学院加盖公章,内容应与预申请系统填写信息保持一致。

2.身份证扫描件,正反面扫描在同一页。

3.学生证扫描件,应包含学生证盖学校钢印页、个人信息页和注册页。若学生证为电子卡,或学生证有部分学期未注册,申请人须提交由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读证明。

4.申请人成绩单原件扫描件(须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或业务章)。

5.成绩排名证明原件扫描件(须由院系审核盖章)。

6.外语成绩证明原件扫描件(选择一项提交即可)。

7.在校期间获奖证书原件扫描件(不超过三项)。

8.其他相关材料。包括本科在校期间能体现本人研究能力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研究报告或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科研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的PDF文件。

请将上述申请材料按顺序整合为一个PDF文件上传至预申请系统,纸质版材料待我院另行通知后再提交。扫描件须清晰、工整,否则不予受理。

申请者须承诺所提供信息和材料的真实性。如不属实,将被取消申请资格或录取资格,并通报申请者所在学校,已入校的将被取消学籍。

四、申请程序

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是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所有免试生(含“免试硕士生”和“直博生”)的资格审核确认、报考、录取以及备案公开等相关工作均须通过“推免服务系统”进行。

在预申请阶段,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在2024年9月1日至9月9日期间通过我校推免生预申请系统提交申请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材料,报名系统链接:

https://webiah.sysu.edu.cn/apply/468c7a0f-549a-4c05-ae49-b709d864de87

我院将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结合申请人填写的志愿,根据我院2025推免生接收计划,择优差额确定各专业考核名单,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与综合考核通知一并在我院主页公布。

五、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计划于9月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及详细安排以综合考核通知为准,请申请人密切关注中山大学法学院主页。

综合考核以现场面试(线下)方式进行,主要是对申请人的外语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考核,每位申请人的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法学硕士按遴选确定的方向进行考核,法律硕士按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分别进行考核。同时填报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申请人须分别参加相关专业组织的考核。

六、联系方式

见官网

七、其他说明

此通知为我院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预通知,具体要求以中山大学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相关通知为准。

附件:中山大学法学院2025年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预申请表

中山大学法学院

2024年8月31日

原标题:中山大学法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预通知

文章来源:https://law.sysu.edu.cn/article/836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