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这句歌词对于2023级复旦大学哲学院新生褚天成而言,更像是一个提问。他即将在今年开启复旦大学的本科求学之旅,而这所百年名校也曾是他母亲陈爱的母校。
从母子到校友,这段延续了十四载的复旦“情缘”正在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再度续写。或许我不会成为一个一模一样的你,但因为复旦,我们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最美的相遇,正在讲述——
在2008年上半年开始备考复旦MBA时,陈爱已经拥有了职场人、妻子和母亲等诸多重要的人生“标签”。她在做出重返校园的决定之前,曾对于如何平衡学习、工作和家庭的问题投入过深度思考。“我以为只要拼一拼就可以做到多方兼顾。但当我在2009年正式成为一名复旦管院学生后,才体会到了什么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回想当年,快节奏的外企工作和繁重的课业令陈爱无暇顾及其他,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褚天成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龄前启蒙教育,在小学入学前甚至连拼音都没有学过。正因为如此,陈爱多年来对儿子一直都抱有一份歉意。“那时候我是一个尽职的员工、一个认真的学生,却不是一个‘负责’的妈妈。”
其实在很多时候,父母的努力与拼搏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那些年,在陈爱“看不到”的地方,小小的褚天成同样也在快速地成长。仿佛倏忽之间,那个经常跟着妈妈参加同学聚会的小尾巴蜕变成了一个有着旺盛求知欲和强大抗压能力的优秀少年。对此陈爱不无感恩地表示“这是生活所赐予我最珍贵的礼物。”
十四年后再度回望这一次的复旦求学之旅,陈爱认为这不仅仅是助力自己从市场岗位转型为运营管理者的关键,更难得的是她的以身作则也在年幼的褚天成心中埋下了一颗复旦的“种子”,扎根破土,静待花开。
不同于当下很多年轻人对于新型知识传播形态的“依赖”,褚天成在高中时期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使在紧张的高三备考阶段,他仍然抽出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他坦言自己在高中时看了整整三年的课外书,而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在丰富了褚天成精神世界的同时,也给予了他在观察和解读外界时更多维的角度和方向。
褚天成认同“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一说法。但在他看来,这份“美好”不应该被禁锢在一种内在的主观感受中,它同样可以是外化且充满温度的。“我们每个人在读书时可能都遇到过那种胜负欲特别强、对竞争对手不友善的同学,但这种‘尖锐’其实破坏了学习本身的美好和快乐。”
近些年来在网络上,时常能够刷到一些诸如“读书是为了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或“读书是为了更好地遇见世界”之类的文章,对此褚天成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读书,为什么不能是为了去善待这个世界呢?
他希望通过未来四年的学习,可以为很多这样的问题找到答案。“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能够成为复旦大学哲学院里的一根‘芦草’,是我最大的幸运。”
哲学是一门很有“距离感”的学科。每年在一些所谓的“各个大学十大热门专业”榜单上,都鲜少能看到哲学的身影,褚天成对此却颇为淡然。“我曾读过一些哲学启蒙书籍,觉得哲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我期待能投入到系统性的学习中去。我也期待在大学尝试更多之前从未做过的事,譬如演讲、辩论等等,本科是通识教育,精神的富足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
读妈妈的书,圆自己的梦
陈爱和褚天成曾经一起做过十六型人格测试,得出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对此陈爱笑言“我和褚天成在交流和互动时偶尔也需要一些技巧,不然可能就会把天聊‘死’,或是陷入到一种很拧巴的状态。”为此她还总结出了三个关键词:理解、接纳和引导。
在陈爱看来,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所扮演的不应该是一个“占领者”的角色。“恰恰相反,无论愿意与否,我们都必须一步步地退出他们的生活。”而在此过程中,陈爱竭尽所能去帮助儿子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
虽然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但褚天成脚下的这条“名校之路”走得却并不容易,陈爱坦言褚天成并没有从小就展现出“一定能考上复旦”的学霸潜质,“他在学习上受到过很多挫折,也曾经压力非常大,非常痛苦。这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必须要站出来,给予支持和鼓励。”
庆祝毕业的海南之旅
陈爱不会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地反复重申学业有多么重要,但她会让褚天成认识到,不同的努力程度、不同的态度和与之相“挂钩”的成绩,会将他的人生“牵引”到完全不同的境地。“有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看到生活的另一面,然后将把控制权收在手中,而将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己。”
妈妈眼中长于思考、坚韧且自律的儿子,和儿子眼中开明并与时俱进的妈妈,因为“复旦”而多了一层特别的意义。
庆祝毕业的海南之旅
从懵懂幼童到挺拔少年,在褚天成年轻的生命中,“复旦”一直是一个特殊且不可替代的存在。这些年来,他早已习惯了在闲暇时到复旦校园的周围走一走,看一看。而现在,复旦终于从“妈妈的学校”变成了他们“共同的学校”,相信这对母子校友也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谱写出更为华彩的人生篇章。
(本文转载自复旦MB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