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冬到暖春到仲夏,这一天,等了太久。6月6日开始,北京市高校毕业年级学生陆续返校。
上午8点50分,清华大学东北门迎来首位返校学生;10点08分,从北京西站接清华学生返校的第一班巴士自东北门驶入校园,车上载着自湖北、陕西回到北京的第一批接站返校同学。
熟悉的校园,温暖无处不在。清华园里悬挂起了“欢迎毕业生”的横幅,摆放了合影立体字,随处可见温馨的提示、细致的引导标语,等待同学们一一打卡。
分批返校,专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测温、人脸识别、扫健康码、核验证件、领取临时出入证等一系列操作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三年级的朱爱东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每一名返校学生还收到装有一次性医用口罩、体温计、防护健康知识手册等物品的防疫健康包。入校后,学生根据工作人员指引按照规定线路前往宿舍楼,学校将承担全部返校毕业生的核酸检测费用。
“我是一周前接到学校可以返校的通知的,非常兴奋,之后进行了核酸检测和物资的准备。回校前,家人还特意嘱咐多准备些口罩,没想到学校非常贴心,为我们准备了防疫包。”朱爱东告诉记者。
高校毕业年级学生人数众多,返校工作将分多批次开展。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6月6日起,毕业年级学生“自愿、分批、错峰、有序”返校。6日预计约有120人回到清华园。北京林业大学将组织2020届毕业生(不包括延期毕业学生)分四批次,自6月22日起返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业年级学生分三个批次返校;非毕业年级学生原则上不返校,继续做好线上学习。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年级返校学生7000余人,共分6个批次返校。记者了解到第一批学生返校时间为6日至7日,返校学生共计245人。学校累计安排7班次校车前往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接站,解决学生返校“最后一公里”问题。
“学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阵地就在哪里。”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辅导员赵会如表达了对返校学生的期盼,“疫情期间的我们仿佛有三头六臂,每日统计学生信息、报送各类数据、科普疫情防控知识、举办线上活动、寄送电脑物资,只为让学生多一份安心。不管多累,电话那头的一声‘谢谢辅导员’足以扫去一身的疲惫。几个月的紧张与忙碌终于等到学生回校的通知,一次次的通知与核实,一次次的培训与演练,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期待与你们重逢的日子,期待充满生机的校园和你们的陪伴。”
多措并举,疫情防控常态化
在今天的返校中,不少信息化防控手段纷纷“上线”。
“同学,请用‘清华紫荆’小程序扫描门码,出示通行状态。”这将成为清华学生返校后的常态。返校后,学生首先登录一款名为“清华紫荆”的小程序,按照健康监测要求进行每日体温测量和采集,体温正常即可显示绿色“紫荆码”,实现“手持紫荆码、畅行清华园”。进入系馆楼宇、食堂、体育场馆,则可以通过扫描门口张贴的“门码”确认通行权限和健康状态。
学校各类通知、场所开放规则均可以通过小程序发布,个人的地点扫码和体温检测记录也都可以通过小程序查询。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小程序的背后是清华大学面向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设计的信息平台,集人员身份、健康状态、位置信息管理于一体,为全方位做好师生员工、社区居民、临时入校人员和各类防控人员的个人服务、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奠定了基础。
午餐时间。熟悉的香锅、麻辣烫香味儿,还有清华酸奶、酸梅汤……刚刚返校的学生们在清华大学紫荆园吃午餐。“时隔五个月再吃到紫荆的饭菜,太亲切了。”学生们表示。在食堂入口处分别设置快速打包通道和堂食通道,从入口减少同学们的排队时间;进门处的大容量智能体温筛查设备可实现多人同时通行、快速测温;餐桌增设有机玻璃隔板,扩大堂食餐位数;推出外带套餐模式,并经常更换食谱。同时出于用餐安全,学生与教职工原则上分食堂就餐,教职工及校内人员一般就近前往教工食堂用餐,鼓励分批错峰就餐。
北京理工大学将继续坚持学生健康“日报告”制度,在校学生要每天早、午、晚3次进行体温检测。食堂将实行分批次限流购餐,同学们凭临时出入证进入指定食堂购餐并打包外带就餐。
北京师范大学将毕业年级学生返校的注意事项与必备清单整合成返校指南:入校报到需要提前准备什么?返校时从哪个校门入校?还特别给出生活小贴士:好多天没见面的“黄金床铺”不要急着扑向它,先换上带有“家”的味道的被套和被单,将在寝室里尘封已久的衣物拿出去晒晒太阳。
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学生还未返校,但学校制定了各项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涵盖返校审批、进校、教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监测、日常卫生消毒、宿舍管理、就餐管理、校门管控、实验室管理、图书馆管理、运动健身场所管理、社区管理等方方面面。
为迎接毕业班学生返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都进行了返校报到演练。
专属记忆,安排好特殊的毕业季
按下暂停键的校园生活,再度有序开启。
“四个多月假期是我在20多年学生生涯里最长的了。返校后,按照学校的相关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我还打算在毕业答辩之前再将实验部分完善,也希望继续做一些小论文。”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毕业生吴玉军表示。
6月6日起,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研究生楼部分教室,在每天第一大节课至第五大节课期间开放,有自习需求的同学,可在教室门口扫码后进入。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应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使用,如实验室规定同一房间同时做实验人数不能超过2人,不聚集聊天,不串宿舍。
清华大学根据需求开放部分教学楼,并引导院系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适当组织相关活动,让毕业生们在清华最后的这段学习时光成为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逸夫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已经开放并将逐步延长开馆时间;西体育馆、气膜馆、综合体育馆健身中心等运动场和室外场地已经恢复运行;艺术博物馆部分恢复开放并接待校内师生参观。
返校之后如何学习,是不少学生关注的重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武雄说,地大将按照“线上教、线上学、线上考”的整体考虑,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稳定各年级学生心理预期。积极创新完善线上授课评价、质量监督、考试考核等工作机制。
对于毕业生论文答辩、就业、离校时间等,学校也已作出安排。“我们统筹线上线下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做到应毕业尽毕业,毕业手续原则上均在网上办理,确保毕业生按期离校,为新生入学留足空间和时间。对不返校毕业生的离校手续、户口迁移、行李打包等工作我们做出了专门安排,确保这些工作在返校前完成。”武雄表示。
返校在即,相逢在即。
北京林业大学将开放固定教学楼,进入教学楼需测量体温并刷卡。尽量安排学生日常所用教室和位置相对固定。为每个教室编排二维码,扫码记录进出教室时间。将开放体育场,进入体育场需测量体温并刷卡。室内运动健身场所暂不开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凭校园一卡通出入。要求学生在宿舍尽量减少流动和集聚,不串楼层、不串房间。浴室采取分时、错峰洗浴,控制洗浴人数和洗浴时长。降低教室和实验室人员密度,每日对教室、自习室、实验室等公共教学区域地面以及公用教学设备进行消毒。
留住相聚的时光,珍藏特别的记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傅宇杰说:“今年是一个难忘的毕业季,能以这样的方式返校毕业也是一段难得的记忆。学校在用更大的热情迎接我们这群毕业生返校,校园里装点着各种有特色的欢迎条幅和毕业合影板,处处彰显着浓浓的毕业氛围。”
在线上,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发起了“清华毕业季vlog大赛”,推出了“清华必做的100件美好小事”H5作品,还将在毕业生返校期间陆续推出毕业季主题纪录片、微视频、毕业歌MV及线上版返校生活指南,为广大毕业生同学打造有趣、有爱、有情怀的毕业氛围。
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云长跑”将成为2020年专属的毕业记忆。在北京林业大学,6月26日将在线组织开展“202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并全程网络直播,现场不设观众,各学院组织2020届毕业生在线观看。2020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将于6月26日、7月2日、7月30日分三批次举行,毕业生实行单向流动,保证会场内人数不超过50人。(本报记者靳晓燕邓晖周世祥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