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调查显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亟需激励机制

时间:2015-04-15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在校时缺乏实践机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心理落差大

免费师范生政策亟需激励机制

部分免费师范生到基层学校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容易心态失调,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文化差异、条件艰苦、个人情感、专业发展等问题,他们本该激情燃烧的青春却掺杂许多躁动不安的情绪。

在海拔49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江让乡,有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小学教师——珠曲·邓巴江措,他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才生,也是我国首届免费师范生。

2011年从学校毕业后,一心回乡从教的珠曲被分配到离家乡日喀则不远的江让乡完小任教。江让乡完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小学之一,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育基础薄弱,但从初中开始就在内地上学的珠曲对此却毫无怨言。

然而,对于免费师范生群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珠曲这样安心在偏远艰苦地区任教。自2007年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部分免费师范生到基层学校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容易心态失调,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文化差异、条件艰苦、个人情感、专业发展等问题,他们本该激情燃烧的青春却掺杂许多躁动不安的情绪。

诸多困境让他们无法安心从教

今年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8年,也是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第3年。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全国共招收了近8万名免费师范生,他们在大学4年可以享受“免学费和住宿费,发放生活补贴”的待遇。与此相对应的是,免费师范生们又面临着10年“契约”的约束,毕业后一般须回生源所在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其中要到县级或以下学校任教2年。

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贾伟,目前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一名小学教师。在大学期间,他就多次到石柱等地的偏远农村支教,目睹了当地师资的匮乏,毕业后他主动申请留在当地任教,而不是回自己的老家河南。但即使在毕业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贾伟坦言自己在基层的工作还是“压力山大”。

“与同期毕业的其他同学相比,我的工资收入差不多是别人的一半,就连当年回母校读研的学费还是靠父母东拼西凑才交上的。”贾伟说。现在,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他的爱人也从重庆主城区学校调到了石柱县任教,夫妻俩的经济状况非常窘迫。

与经济上的困难相比,刚工作时让贾伟感到更苦恼的是教学理念上的冲突,为此他甚至跟同事、家长发生过争吵。他说,基层的乡村学校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难在工作中派上用场,许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只能不了了之。有一次,他尝试让一名学生上讲台讲课,结果却被同事批评为“瞎胡闹”。教学理念上的不适应是不少到基层工作的免费师范生的共同反映,再加上教学设施设备较差、学生基础相对较弱,上起课来就很吃力,这对刚入职教师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在农村工作的免费师范生,有时还要顶着一股来自亲戚朋友乃至父母的无形压力。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常丽(化名)选择回家乡安徽寿县的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对她的选择,不少亲戚朋友都表示不能理解,父母也曾建议她再考虑考虑,希望她能留在大城市工作。

一项对6所部属师范大学近千名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82.5%的学生来自中西部地区,53.6%来自农村家庭。也就是说,首届免费师范生中一半以上是来自较不发达地区和经济困难家庭,他们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读书,父母也渴望他们“跳龙门”,能够留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工作、生活。这让他们对回到农村工作又多了一层心理负担。

此外,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免费师范生“水土不服”的原因之一。在湖南湘西州,民族语言特色明显,地方方言浓重,部分地区98%以上的乡镇是苗区,当地人日常交流都是苗语苗话,使得很多免费师范毕业生有一种无法融入的感觉,平时教育教学、家访、劝学工作很难开展。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被分配到校的免费师范生没有编制的状况,导致他们“待不下去”。任强(化名)是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类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被分配至某县城中学任教。但是,学校当时已有足够的该学科教师,结果他成了一名体育课教师。由于两个学科根本不沾边,无奈之下,任强只能选择离开学校,另谋出路。

学校培养体系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从政策的初衷来看,免费师范生肩负着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基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任。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也关乎免费师范生个人的职业发展。

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主要分散在师范大学的各院系,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见习实践基本上与非免费师范生“齐步走”。虽然各个学校都针对免费师范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从效果上看,这些制度没有像描述的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

比如,某部属师范大学规定,重点加强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见习和实习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双导师制”,为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导师。但是,该校地处大城市,学生的实践平台大多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重点校。由于这些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较高且不缺师资,师范生到校后独立上讲台授课的时间并不多,缺乏顶岗教学的机会,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而且,不管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平时与学生们见面的时间都不多,“双导师”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在考研资源网采访中,已经参加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大多认为,在校期间只有两三个月或者半年左右的实习时间,在教学技能技巧方面没有得到全面锻炼,导致入职初期在角色转换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4年,真正可以上讲台的实习时间只有两个月,实在是太短了。我刚工作时,在班级管理上非常吃力,甚至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常丽说。

很显然,对于赴基层农村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生来说,“蜻蜓点水”似的实习、见习大多集中在城市里,一旦他们真正下到农村后,由于对基层情况不熟悉,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教育难免产生“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在班级管理、沟通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角色难进的考验。

“因为无法适应教学工作,我已经有两位同学从教学岗位转到后勤管理岗位。”贾伟建议,学校应增加教师教学技能课的学时数,至少有1年完整的时间用于到基层进行教学实践,有条件的可以每年为学生提供到教学一线顶岗实习的机会。

据一位长期关注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某部属高校教师介绍,比工作时不适应更严重的是,目前确实存在个别免费师范生毕业时不能顺利从教的情况:个别学生由于没有淘汰机制考研资源网的约束,缺乏就业压力,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个别学生普通话不达标,不能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个别免费师范生的多门科目考试不及格甚至降级。

对此,这位教师建议应尽早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中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部属师范大学要在每学年末对师范生进行动态评估,将达不到培养标准和要求的,调整到非师范专业,不再享受免费待遇,并向所在学校退还“两免一补”费用。对于不适合从事或不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允许退出。

期待理想的阳光能早日照进现实

“说实话,学校对我们的支持和激励太少了。比如学校给我们定的指标很高,我们都超额完成了,但学校领导还是不满意。我们不仅没有物质上的奖励,连精神上的激励也没有。”在宁夏银川某中学工作的免费师范生杨兵(化名)告诉考研资源网。

“我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要保证免费师范生长期安心在基层从教,必须提高收入水平。”已在四川宜宾某中学从教3年的首届免费师范生李传雄(化名)说。

一位长期与免费师范生打交道的高校教师呼吁:“基层免费师范生们职后的培训和支持很重要,他们急需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压力缓解的方法、家校沟通等人际交往的课程。”

激情燃烧的青春何处安放?作为基层教育改革的火种,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免费师范生们期待理想的阳光能够早日照进现实。当他们带着自己的热血青春、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着无穷的创新意识来到基层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支持和坚强的后盾。

谈起自己面临的困难,珠曲说:“现在困扰我的并不是生活的艰苦、收入的微薄,我最担心的是个人的专业发展。”免费师范生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他们对家乡怀有感情,也深知家乡的教育状况需要改变。收入少一点,对于立志在基层从教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害怕,但让他们害怕的是,将来和留在城市、重点学校的同学在专业提高和个人发展前景上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能否给真正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的免费师范生一些特别的政策?比如专属的岗位津贴、减免研究生学费、评先评优时适当倾斜、加大表彰力度、提供专项培训计划和进修机会等。”贾伟这样向考研资源网描述自己的期待。

免费师范生、东北师大附中教师刁均峰坦言:“我最想提的建议就是希望能够建立合理的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只要缴纳了违约金,入校后随时都可以申请退出,这样才能保证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愿意到基层工作的。”

为了解决免费师范生“留不下去”的问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借鉴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通过“扶优”和“激励”,变免费为无息贷款和奖学金,到基层工作后由财政补偿学费或贷款代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确保学得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成长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