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专业院校选择实施细则
了解了“院校与专业选择”的重要性,那么究竟怎么样来确定自己所报考的院校以及专业呢?
根据我们多年的辅导经验,考研院校与专业的确定须按照以下顺序:专业———(城市)学校———学院———导师。
院校与专业选择首先要选择的就是“专业”。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过职业规划课程的同学肯定知道,当我们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职业”,之后才о是行业和企业,因为职业是伴随终身的,而行业和企业则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的。“职业”对应的就是读书期间所谓的“专业”,而如果读到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就业还是不能做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就太悲催了。因此,考研必须先确定自己所报考的专业。
那么如何确定“专е业”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
按照国家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12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2011年8月下旬,艺术学首次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单列为一个学科门类,考研学科门类将从原先的12个增加到13个。
一级学科再下设若干二级学科,13大学科门类下设了110个一级学科专业,再往下细分为400多个教育部统一招生的二级学科专业以及400多个高校自主招生的专业。如数学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就授至二级学科,一般意义上的博硕士点数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的数目,因此我们研究生报名的时候就是按照二级学科来报名的,报名的所谓专业也就是指二级学科专业。
要想在接近900个二级学科专业里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要考虑的要素有以下三个,第一个叫做“我想做什么?”,第二个叫做“我能做什么?”,第三个叫“社会需要什么?”,最好的专业就是这三个问题的交集。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回答“我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考虑的要素主要有两个,一个叫做“兴趣”,第二个叫做“价值观”。
4.2.1 考研专业院校选择兴趣的确定
考研专业的选择兴趣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能够信心百倍地把它学好,如果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你就会像本科四年一样,每天在自己讨厌的专业学习中挣扎,再浪费几年的时间。虽然兴趣如此重要,但是要问起考研的同学“你的兴趣是什么?”绝大部分人是回答不出来的,或者告诉你“我的兴趣爱好特别广泛……”。那么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呢,除了要留心观察自己以为借助一些成熟的测评工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跨考给学生测试兴趣所用的工具就是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霍兰德六型人格测试。
霍兰德六型人格测试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以及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分为6种基本类型,相应职业也分为6种类型。根据个人类型与职业的霍兰德代码来考察某个人与某特定职业之间的匹配度。
社会型:(S)
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
企业型:(E)
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和律师。
常规型:(C)
共同特点:喜欢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о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并具备相应能力。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和投资分析员。
实际型:(R)
共同特点:喜欢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典型职业: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对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和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一般劳动)。
调研型:(I)
共同特点: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典型职业: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和系统分析员。
艺术型:(A)
共同特点: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典型职业:喜欢的工作要求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直觉,并将其用于语言、行为、声音、颜色和形式的审美、思索和感受,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善于事务性工作。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和文学方面(小说家、о诗人、剧作家)。
然而,大多数人都并非只有一种性向(比如,一个人的性向中很可能是同时包含着社会性向、实际性向和调研性向这三种)。霍兰德认为,这些性向越相似,相容性越强,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所面临的内在冲突和犹豫就会越少。对于霍兰德兴趣测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做本书附录一的霍兰德兴趣测试题。
4.2.2 考研专业院校选择价值观分析
所谓价值观是指判断一件事应不应该和值不值得做。目前测试“价值观”最有效的工具就是“职业锚”测试。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是对该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研究中演绎成的。斯隆管理学院的44名MBA毕业生,自愿形成一个小组接受施恩教授长达12年的职业生涯研究,包括面谈、跟踪调查、公司调查、人才测评、问卷等多种方式,最终分析总结出了职业锚(又称职业定位)理论。
所谓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职业锚有以下几种类型:
技术"职能型
(Technical/Functionalcompetence):技术/职能型的人,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这种技术/职能的机会。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来自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喜欢面对来自专业领域的挑战。他们一般不喜欢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放弃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就。
管理型
(GeneralManagerialCompetence):管理型的人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晋升,倾心于全面管理,独自负责一个部门,可以跨部门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们想去承担整个部门的责任,并将公司的成功与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体的技术/功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
自主"独立型
(Autonomy/Independence):自主/独立型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意愿放弃提升或工作扩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
安全"稳定型
(Security/Stability):安全/稳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他们可以预测将来的成功从而感到放松。他们关心财务安全,例如:退休金和退休计划。稳定感包括诚信、忠诚、以及完成老板交代的工о作。尽管有时他们可以达到一个高的职位,但他们并不关心具体的职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
创业型
(EntrepreneurialCreativity):创业型的人希望使用自己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愿意去冒风险,并克服面临的障碍。他们想向世界证明公司是
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建的。他们可能正在别人的公司工作,但同时他们在寻找并评估将来的机会。一旦他们感觉时机到了,他们便会自己走出去创建自己的事业。
服务型
(Service/DedicationtoaCause):服务型的人指那些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例如:帮助他人,改善人们的安全,通过新的产品消除疾病。他们一直追寻这种机会,即使这意味着即使变换公司,他们也不会接受不允许他们实现这种价值的工作变换或工作提升。
挑战型
(PureChallenge):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等。对他们而言,参加工作或职业的原因是工作允许他们去战胜各种不可能。新奇、变化和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如果事情非常容易,它马上变得非常令人厌烦。
生活型
(Lifestyle):生活型的人是喜欢允许他们平衡并结合个人的需要、家庭的需要和职业的需要的工作环境。他们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环境。甚至可以牺牲他们职业的一些方面,如:提升带来的职业转换,他们将成功定义得比职业成功更广泛。他们认为自己在如何去生活,在那里居住,以及如何处理家庭事务,及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是与众不同的。
е 根据不同的职业锚类型,在权威测评工具的帮助下,会测试出你的价值观,因此在考研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这些选择都不会与你的价值观产生冲突。
了解了我“想做什么?”之后,接下来考虑的问题就是我“能做什么?”,回答这个要考虑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技能”,另外一个是“性格”!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必须依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选择专业的时候首要考虑的要素就是现有的“技能”。所谓的“技能”包含“天赋”以及“个人技能”,具体而言“天赋”指与生俱来的能力,“个人技能”指三种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指EQ)、可迁移能力与专业技能。
“天赋”的发掘主要是基于对过往成功事件的总结分析,同学们可以尝试咨询自己身边的朋友甚至父母,自己曾经在哪些事情上的表现让他们印象深刻。通过旁观者的客观评价可以大体上分析出自己的天赋所在。
“个人技能”方面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指EQ),第二个要素指“可转移技能”以及“专业技能”。
做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都能用得着的技能,我们称之为可转移技能。比如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销售能力。这些技能与从事哪个行业、学习什么专业没有关系,是每个人的通用技能。例如如果一个同学本来就生性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那么像管理类这种需要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体现价值的专业就不适合报考。
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在考研这件事情当中体现的就是该同学的公共课基础以及专业课所打下的基础。例如很多同学来咨询我们的时候经常会问:“老师,我从今天开始认真学习,一天24个小时我只休息5个小时!那么我还有希望考上北京大学吗?”针对报考名校的概率问题我们会首先考虑这个同学的公共课基础,最主要的是英语基础!如果这个同学英语基础比较好,例如英语六级考了550分以上的高分,那么哪怕他专业课底子比较薄弱,通过复习也是能够弥补的!而如果他四级都没过,那么考上的概率就下降了很多,因为英语是最难以提高成绩的一个科目,而北大等名校对于大部分同学英语成绩的要求至少在65分以上。再比如说经济类专业就业前景看好,很多同学都想去报考,但是经济类专业考研当中要考“数学三”。因此,本科阶段没学过数学的同学是很难考研成功的。
解决了“技能”的问题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性格”。性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4.2.3 考研专业院校选择:性格探索
性格测试方面比较权威的就是MBTI性格测试。MBTI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即八种特点,具体如下:
四种的分类方式:
对世界的倾向 外向型———他人激励型 内向型———自我或记忆激励型
信息感知 感觉型———运用五官感觉 直觉型———依靠本能
决策判断 思考型———逻辑,问题解决 情感型———考虑他人,同情
获取信息或做决定 知觉型———获得信息 判断型———组织信息思想情感做决定
对世界的倾向
外向型(E)
倾向于外部世界的人和事,乐意与人交往,积极行动,善于与人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建议,兴趣广泛。
内向型(I)
内向者倾向于思想、记忆和情感。倾向于自省,喜欢书写的形式与人交流;善于独自学习,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工作;可以长期地从事一项工作;被认为是沉思的、安静的、神秘的、难懂的。
4.2.4 考研专业院校选择:信息选择的倾向(感知)
感觉型(S)
倾向于当前发生的事。喜欢真实、具体和切实的信息,关注细节、详细说明的事实,喜欢工作有序,格式化。在工作中喜欢凭感觉;工作按部就班,有毅力;被认为是实际稳定和有序的人。
直觉型(N)
倾向于未来可能的和潜在的事。留意图片联系和式样;记得某一样式的特别之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讨厌常规的和连续的工作;善于解决问题和发展新技能,具有爆发力而没有毅力。
决策的倾向(判断)
思考型(T)
检验决定的逻辑结果;客观的评价过程和结果;根据逻辑分析做决定;在问题解决和批判中激发潜能;喜欢运用一致的标准原则处事;寻找数据之间的原因和结果;给予事实判断。
情感型(F)
以自己的主观价值观做判断,喜欢欣赏支持他人,与他人合作,积极地赞美他人;重视创造和谐的周围环境;尊重每个人有独立的个性;重视决策对他人的影响;奖励与合作激发工作热情。
4.2.5 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搜集信息或做决定的偏爱
判断型(J)
喜欢根据信息来判断;决策迅速;喜欢事情有个结果或有个了结;善于计划和安排他们的世界,自己的角色和期望清晰;优先计划避免最后一刻的压力。
知觉型(P)
喜欢以自己的理解和信息做决策;保留事情有可能的余地;寻求不固定体验和生活方式;易于做新的选择和最后一刻的改变;喜欢开始某一项目但往往不能善始善终;容易适应,较灵活;对最后一刻的压力有活力(喜欢将事情留到最后做)。
四个字母表述一个类型,如可将外向(Extraverted),感觉(Sensing),思考(Thinking),判断(Judging)称为ESTJ。各种参数的独立组合共有16种的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好坏之分人们可以利用这一评价工具测量自身的人格参数并且理解各种参数交互而成16种人格类型。想了解自己性格的同学可以选择做一做本书附录里的MBTI测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关测评结果可以咨询考研辅导机构咨询师进行分析。
我们明白了选择专业的整体思路,那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快速地选专业呢?根据我们多年的辅导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1?优先报考本专业,轻易不要跨专业考研。因为本科所学专业毕竟接触了两到三年时间,就算学得再差也有一定的基础。
2?如果非要跨专业考研,建议在一级学科内换专业考研。因为同样一个一级学科内的专业所学内容比较相近,跨考难度不大。
3?如果一级学科内没有合适的专业,那么建议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些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比如统考类的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法律硕士、计算机、农学、医学类)。再比如说目前来说相对最好找工作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中比较推荐的有经济学这个学科门类当中的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其中的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当中最偏向于应用,也是最好找工作的专业。管理学学科门类当中比较推荐的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偏向理工科背景学生)、企业管理专业。
专业确定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结合“城市”选学校。在选学校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城市”的因素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第二,中国地大物博,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以及特点,因此当地研招办对于当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最现实的考虑就是地域性因素对于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非常重要,例如首经贸、北工商、上海大学和深圳大学,这样的学校真的是跟外地的很多学校没法比,但是由于先天的区位优势,导致那里的毕业生竞争力并不比其他外地名校差,甚至还有本地化的过人之处。如果在上海读研,即使学校再差,专业再差,但你的导师这么多年也是有丰富的本地化人脉资源,给你推荐一个不错的工作应该不难。而如果你在兰州读研究生,你的导师就算想帮你,即使拥有上海资源,也一定比较有限。
总之,你未来选择的大学或者研招单位,不单单是这所大学、这个研招单位对你的教育,而且是这所大学或者这个研招单位所在城市的综合资源对你的教育。你在一个城市上学,不管你是这个城市中哪所学校的学生,你都会受到这个城市的整体影响。不管上的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你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摆脱这个城市给你打下的烙印。
既然城市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选择城市呢?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的考研地区选择的基本原则。但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很多同学会在纠结“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选择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我们认为如果一定要进行地区的转换,那么一定要选择比自己现在所在地区更发达的地区,比如从郑州到北京,这种选择很有可能需要牺牲你的专业和学校排名,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发达地区即使是比较差的学校,分数线都会比较高。但是这种转化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研究生本身就属于高端人才,一定要选择对于高端人才需求量特别大的地区,只有这种地方才能消费得起高端人才,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机会才足够多、足够好。
如果觉得北上广压力很大,那么你可以考虑选择自己的家乡,因为地区的转换意味着成本,成本意味着要额外的付出。选择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你的成本是最低的。比如如果你是合肥的学生,并且是中科大毕业的,那么你基本可以在合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出租车看见你都要让路。因为你是这个地区最好大学的学生,大家都很尊你,家长请你做家教每小时都会多给10元钱。
如果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城市,没有像样的大学,甚至没有大学,如果你不打算选择北上广,就应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考研热点地区,比如,你的家乡是丹东,周围没有什么好学校,那么就可以就近选择大连或沈阳,因为区域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而且交通成本低。
选完城市之后我们最后要确定的就是所报考的学校。如果说我们把高考叫做“考大学”是合理的,那么考研也叫做考“大学”就完全不合理了,因为确切地说,研究生的招生单位,不仅仅有大学,还有大量非高校类的研招单位,这些研招单位同学们应该非常重视。
例如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它成立于1981年,就在清华东门外,号称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它的金融专业就业比北大、人大还好。毕业生大量分布在金融系统中,包含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量毕业生成为各金融行业业务骨干,机关工作的毕业生一半以上在处级以上领导岗位工作。“五道口”的导师都是外聘的经济学家,师兄师姐都是金融系统内的高管,毕业薪资水平远远高于普通院校毕业生。
那么科研单位与高校有什么区别呢?科研单位相对于高校的优势在于:第一,导师带的研究生数量一般比高校少,这样对于学生的培养精力就更集中;第二,国家科研经费支持一般比高校多,并且环境简单,做科研的气氛比较浓。劣势则在于一方面考研备考信息较少,搜集起来非常不方便,另外一方面招生人数比较有限,一般比高校少。各位同学可结合自己的实о际情况考虑是报考科研单位还是高校。
е在众多的高校中如何确定自己的最终选择呢?我们建议同学们应当重点考察以下几个要素:第一,该高校在自己所报考专业内的排名情况,优先选择排名靠前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很多学校名气不太大但是专业排名很高,行业内很认可,就应该选这些学校。例如通信专业排名北邮第一,清华北大都是拼不过北邮的。第二,考虑该高校今年的招生情况,如果这个高校今年招生人数比上一年大幅度减少,或者说总招生人数还不到10人,那么建议慎重选择。第三,该专业在该高校的报名录取比例,报录比越高越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