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资源网>考研科目>考研政治>

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梳理(第八章)

时间:2020-08-28 14:58     作者:中国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考研政治
 摘要: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分值24分,分量与马原同等重要,毛中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考研暑期复习应该先进行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梳理,做到熟知整个框架然让知识点连串成线方便记忆,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梳理(第八章),希望大家认真复习。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3.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 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实行股份制有利于:

  ①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②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

  ③实现转化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6.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①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雇佣劳动者。

  ②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利润、利息、租金。

  ③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

  7.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②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8.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①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③失业保险制度。

  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10.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12新增)

  ①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⑤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12. 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判断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作出了“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工作布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重要)

  13.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16.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区分站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网站介绍|隐私声明|人才招聘|联系我们|网站声明|网站地图|TAG标签|RSS订阅
技术支持:北京巨优网络网站建设怀柔网站建设怀柔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