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政治

3分钟攻克马哲必考点之运动观

时间:2020-07-03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政治
  【知识点】

  ①物质和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②运动和静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命题方式及注意事项】

  此知识点近几年经常作为选择题出现考查,通常是通过一些古文诗句来让你找出能够体现这一原理的,对于此知识点关键是理解。重点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习题演练】

  (单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答案:A

  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