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政治

“接地气”与“充充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

时间:2015-07-13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政治

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接地气”与“充充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

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看望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接地气”本为民间用语,“地气”指大地之气,也即是从地底下向地面泛上来的气。“接地气”是指挨着地面接收大地气息,顺乎自然,以利健康。现在常比喻为深入基层群众。“充电”本为科技用语,是指给蓄电池等设备补充电量的过程。蓄电池在其能量经放电消耗后,通过充电恢复,又能重新放电,构成充放循环。现比喻为组织和个人补充力量或知识,以使其不断进步提高。

“接地气”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个词语,曾是《咬文嚼字》发布的中国“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习近平使用这一流行语来自勉,也是和广大干部共勉,意在强调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基层群众学习,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就此而言,“接接地气,充充电”其实也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使习近平与基层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对“接接地气,充充电”有着强烈的认同。1969年至1975年,他作为知识青年,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1982年至1985年,他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因此,尽管出生在高干家庭,但习近平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他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对基层群众非常熟悉,故而由他说出“接接地气,充充电”,显得那么自然而贴切。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战无不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没有执政资源,正是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成就了党的力量之源,正是在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管是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还是西柏坡时期,党就在老百姓中间,“接地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取得政权之后,依然非常重视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然而,由于在和平环境中长期执政,一些领导干部开始习惯于在会议室听取汇报,在办公室批阅报告,下基层的次数少了,了解基层情况的次数少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次数少了,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少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也淡了,其结果就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很多事情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小事发酵成大事。事实上,当前暴露出来的不少问题和矛盾,直接而根本的原因就是相关领导部门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接地气。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好不好,执行得到不到位,人民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各级干部必须“接地气”,掌握基层实情,听取群众心声。同时,实践和创新的源泉在基层,通过直接向一线群众学习,可以为自己“充电”。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从而得到群众的认同,才能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