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辉煌文明。这里是充满多样性的区域,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演进,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
——2013 年10 月3 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自撰此联并悬于政事堂。习近平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表达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信念。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海纳百川”者,《庄子? 秋水篇》有:“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海,天池也,此纳百川者。”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有容乃大”出自《尚书? 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说: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大海拥有这样宽广的胸怀,所以是最伟大的。人也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意思是:悬崖峭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没有欲望向其他方向倾倒。所以做人做事要放弃自己的私欲,才能坚韧不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如此,治国亦如此,国际交往中更是如此。1955 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求同”就是寻找共同思想、共同要求、共同利益,是构建和谐的基础;“存异”就是保留不同观点、不同主张、不同利益,是构建和谐的条件。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所提出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对于“求同存异”精神的张扬。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2002 年11 月,中国与东盟10 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域外国家也应该尊重本地区的多样性,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稳定的事情。”这句话表明:对于域外国家挑拨分化中国和东盟关系的行为,要有所警惕。一直以来,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原则,但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加,使得某些国家对中国抱有怀疑甚至敌对态度,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威胁,并试图以此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所以,习近平的讲话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回应。
中国一贯主张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有容乃大”,“容”的不仅是多样性区域中各种文明的异同,更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东亚共同体息息相关,应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才能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