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大纲

2015考研专业课大纲:解读近现代史纲要的“来龙去脉”

时间:2015-06-11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大纲

2015年考试大纲稳定的特点,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桑宏斌老师认为,2015年考生复习时一定注意把握"史纲"的分期线索、来龙去脉。

"来龙去脉"主要指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这是"史纲"复习的核心内容。关于分期线索,我需要详细的给大家说一说。

"中国近现代史"顾名思义分为两大部分,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从时间上看,讲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的历史。其中,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部分,这段历史是列强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又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史指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历史,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结合我们的大纲来看,1至3章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4至7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8至10章为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下面,我们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历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哭声、眼泪、鲜血、汗水共同交织而成的历史。有屈辱的岁月,也有奋斗的征程,奋斗的征程实际上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史。所以,今天我以最重要的那条线索,探索史的线索,给大家把它串起来。进入半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地出新招,一浪高过一浪,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首先出现的就是钦差大臣林则徐。林则徐在销烟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些新的信息。所以,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写了一本《海国图志》,他们俩,林则徐和魏源,开启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但是,并没有能够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这样,历史任务落到了农民阶级的肩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资政新篇》,但是这两个文件各有各的"硬伤"。更重要的是,农民阶级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也不可能救中国。1864年,太平天国倒在血泊当中,救国救民的任务落到了下一个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身上。

洋务派提出了以中学为本体,将西学为我所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这个思想大家一听,应该能够感觉出它的弊端所在。"中学为体"是以封建专制统治作为本体,"西学为用"呢,是用先进的西方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现在你可以想一想,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个晚期的癌症病人,你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这上面,能够救得活他吗?所以,我称它为一朵西方的鲜花,插在国产的牛粪上。洋务运动后来也失败了。

又有人在思考,光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救中国,救不了,现在我既学科技,又学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我既变革经济这个层面,还变革政治这个层面。随之,维新变法运动就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经过了思想宣传,经过了百日维新的政治运动,但是维新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兴起的。这个阶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当中,曲曲折折的生长起来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这么一个阶级是一个缺钙的阶级,带有天生的软弱性。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维新变法肯定也是要失败的。经过了103天的维新变法如同昙花一现,最后夭折了。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失败后,一部分人放弃了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以发展起来。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次革命中,出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分权的临时约法也出现了,等等。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个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篡夺了。不管怎样,这朵花比刚才我讲的洋务运动那朵花,插在粪上的那朵花,要好多了,是历史的进步。所以,毛泽东在认定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时指出,中国完全的民主革命,说起来,是从辛亥革命说起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个问题上,辛亥革命是有历史性的进步。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